时代之风尚,新一代心仪“洋节”如潮涌,于是乎,那些懒洋洋跟随长辈选购年货的年轻人,心心念念着“2·14”情人节的脚步。街头巷尾,红玫瑰如火如荼,巧克力柔情蜜意,“只溶在口,不融在手”,仿佛这花与甜,已悄然替代了牛郎织女的古老传说。而五月的和风,吹来了“母亲节”的温馨,以康乃馨之战,向世间母亲的辛劳致敬,儿女们借此弥补了一年的愧疚与不足;六月的热浪,唤醒了“父亲节”的重量,父亲如家中梁柱,以剃须刀、皮带、名表之礼,聊表对这份责任的敬意……紧随潮流,何错之有?
“六一节”,童真的象征,却成了消费的盛宴,一些变了味的欢庆,让历经沧桑的祖辈父辈难以面对。然而,孩子是家庭的希望,是父母心中的瑰宝,不论贫富,不忍其受丝毫委屈,这便是中国人对幼小的呵护与美德。于是,孩子的世界被各式物品环绕,艺术照、新款手机、明星服饰、精致饰品……璀璨夺目,风生水起。“六一”不再简单,不再是雪糕、电影、文具盒就能满足的童年,那些简单的日子已成过往,生怕孩子因缺失而羞愧,理由无他,只因他人皆有……跟随他人,何错之有?
缺少庄重而不失趣味的“愚人节”,在玩笑与圈套间流转;喜气洋洋的“圣诞节”,圣诞树闪烁着童话般的光彩;“感恩节”,跨越信仰与民族,教导和谐共荣;还有那诡异又欢快的“万圣节”,面具下是快乐的企盼。西方节日的精髓,与我们的文化交织融合,相映成趣……汲取异域智慧,何错之有?
节日本无过,欢庆亦是常情。传统或外来,各有千秋,内涵之重,商战自会降温。节日,本为文化之载体,却让商业之手导演,厚重变得浅薄,个性趋于统一,快乐转为痛苦。
我们深思,“六一”不应总是疯狂的代名词。